觉得一天什么也没做,身心却感觉很累,即使休息也无法得到帮助,这是每个人都可能体会过的感觉。
明明知道应该做某事了,头脑很明白,身体却躺倒就是无法行动,一直在拖延。思虑过度,内心处于几种力量的撕扯之中。
如果此时你停下来,关注下内心,你常常会发现内心充斥着很多自我否定、自我评判、自我谴责的声音,这样的做法无异于“给自己的伤口撒盐”。这就是精神内耗带给一个人的感觉。
人在巨大压力下需要自我调节发展出两种模式,一种是开放模式,它适应现实,让人保持活力与创造力。精神内耗时,人进入了另一种模式——封闭模式。封闭模式常常与内在创伤被激活有关,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,个人会退缩回自我的小世界,回避现实,使用一种无所不能的信念作为主要的自我保护防御,用来对抗内在的脆弱和无力。为了维持一种安全感,为了保护自己,个人会与外界无意识地断开联结,将自己与他人保持距离或隔绝开来;或者把这些感受投射到外部,认为是他人或环境造成了自己的痛苦,将自己当做受害者,来控诉他人,而不是改变自我。在封闭模式下,负面的感受,如敌意、痛苦和攻击,无法得到消化和理解,都在人的内部循环,让一个人的心灵无法产生变化或成长。一个人应对现实的能量会被撤回,用于维护脆弱的自尊和全能感,也因此让一个人维持现实关系的能力,处理现实事务的能力被削弱或受到破坏。每个人都会体验过精神内耗,只是程度不同,严重的精神内耗会被认为是一种可怕的感觉。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,在一个人的内心看不见的地方操纵,把一个人拖向深处,让一个人失去活力,失去对自己的信心,耗费生命的能量,剥夺一个人的创造力与成就感。
强迫思维就是一种严重的内耗体验,明明知道没必要,但就是控制不住这样想,停不下来,精疲力竭。今天就来聊聊在精神内耗时,那些常常出现的状况,以及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做些什么对自己有帮助。内耗时,看看谁在你心里评判你,谁在你心里否定你自己,让你变得无法坚定,谁又在你心里攻击自己,或者指导你?当你感觉你被要求做某事,或认为要完成一个任务一样要做某事,那个是不是你自己的真实意思,是你愿意做的?“应该”不等于“我想要”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,不断接收外界的信息内化进来,自我也在这个过程中诞生。但如果在成长过程中,自我意识没有得到保护而是遭到粗暴的对待,比如被打压或否定,或者总是被大人的想法替代,那么自我意识就会因为这些侵入而被破坏。但是,最真实的自我都会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形体之内,当你让自己保持静止时,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刻时,你就会感觉到它的存在。图/Unsplash
有时,你需要拨开最上面的一层层声音,有时你真实的声音也会与其他内在干扰的声音混在一起,所以要细心地分辨,保持足够的耐心才能发现这些声音的不同。你可以让真实的自我发言,将你内心里严厉的“老师”、总是挑剔你的“父亲”,总是侵入你的想法的”母亲”与你内心真实的声音区别开来,剥离它,让它不再主导你的思想。这需要一次次的反复做,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,就象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一样。生活中的真理太多了,在一个人无助时,抓到它会给人以希望。但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些“真理”,这些属于自己的真理一定是经历过之后悟到的,有可能这些真理与大家常听到的相违背。比如人们常常说努力才有回报,但生活中的努力不一定都有回报,这是怎么回事呢?要停下来想一想。人的大脑总是喜欢思考,也无法停下思考,但有时会陷入思维的陷阱,所以要保持觉察,经常倾听你大脑里的声音,让自己成为自己大脑思维的观察者。图/豆瓣
与过去那些固有的已经不适合的思维保持距离,比如苛求完美,或者自我攻击,不再很快就认同它,停止为这些引起内耗的想法输入能量,这是将强迫性的思维阻断的开始。真正让我们自由的是有创造力的思维模式,它不会为人设限,它让人的生命感到冲突减少,自由平和,并且与现实的适应性增强。如果与自己的感受失去联系,人就更容易被杂念裹胁,失去自己的判断。情感被忽视或与情绪断开联系,它会在身体层面表现出来,会出现生理问题或疾病。比如愤怒,有些人很难感受到自己的愤怒,也有一些人无法表达愤怒,但他们会在生活中容易被愤怒的人攻击,这是因为内心被压抑的愤怒会通过无意识的方式被别人接收,通过这种转移的方式将愤怒引发出来。
但如果这个人不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,时间长了,就会有受害者心态。所以与自己保持联结的方式是与自己的情绪与身体保持联结,像观察自己内心的声音一样观察自己的情绪,避免陷入情绪中与它认同。可以试着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问自己:现在,在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?去观察自己的情绪或者身体的感受。注意观察它们会带来什么信息。一个人与自我联结,会感到更镇定,更有把握来沉着地面对生活。当你开始能够察觉到你的大脑里出现的各种习惯性的负面思维时,不用去抗拒它,也不用去做判断与它辩论。如果那样做就是为这些声音开启了一个乘虚而入的门,你可以观察它,知道它又出现了。这时,可能你会体会到一种内心的空白,这种空白可能让你感到恐慌,人常常让自己忙碌着,停不下来,因为对有些人来说,停下来比做事更难。但试着接受这种空白时刻,它会让你在内心感到一种宁静的状态,此时,你会获得与内在的情感与身体的联结感。
图/Unsplash
人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有意识的练习这些方法,如正念、冥想练习。这种情况下人更容易放弃内心的杂念,排除干扰,无论在科学还是艺术领域,创作大多数都在是宁静的状态下进行的。封闭模式下常采用的方式是切断与现实的联结,陷入内耗时人会变得虚弱,继续使用自己会增加内在的匮乏感,无法从自身获得有力的支撑。所以恢复到开放模式是要维持与外界的情感联结,尤其是人际关系中的联结,重建内在力量不能在隔绝中进行,所以找到安全可信的人帮助自己很重要。这些人可以是亲密的爱人,可信任的朋友,也可以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,重要的是这些人可以见证并认可这些个人感受,重视个人的自主权,尊重个人意愿并提供给任何可行的选择。在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关系下,可以互动交流,提供新模式的练习机会,帮助个人区分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自己的想象、哪些要放弃、哪些可以信任,放弃一些根深蒂固的旧的反应模式。
这也会让人获得内心的平和。平和会让人更容易原谅自己,对自己更包容,慈悲。接受自己的平凡、脆弱、局限。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,慢慢恢复内心的力量感。简单心理免费热线小程序上线啦!
有情绪困扰、压力焦虑、情感问题
我“恨”你,李焕英 | 《你好,李焕英》中的暗线剖析
你在煤气灯操纵(PUA)他人吗?|4个方法让你走出情感操纵
结婚后,我感觉像在养“儿子” | 婚姻中的「退行」
“我不焦虑,就是容易心慌、烦躁……”|5个迹象识别隐匿的焦虑
点亮“在看”
停止精神内耗